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节动力系统





  横铁动力系统的基建项目主要包括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供气、供风系统等四大类。

  一、供电系统

  横铁用电来自华东电网,从新安江电厂通过寿昌变电所(横铁专用变)直接输入横铁供电。建厂时根据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调整设计,年用电量为3千万千瓦时,兴建一条110千伏的第一回路新-寿输电线,即是1170专线输入横铁供电。1965年3月根据北京黑色冶金设计院关于731援阿镍铁矿冶炼车间初步设计规模,年用电量增加1.5亿千瓦时,需要新建110千伏的第二回路新-昌线,即从新安江至寿昌变电所(横铁专用变)1174线输入横铁供电。设计预算工厂最大负荷用电量为2.3亿千瓦时。

  全厂由寿昌变电所(横铁专用变)向横铁用26条专用输电线送电。其中35千伏专线3条,电缆长80米,架空电线长1957米,6千伏专线18条,电缆长3970米,架空线长6246米,10千伏专线5条,电缆长2657米,全厂合计26条专用输电线,电缆总长6707米,架空线路总长8203米。并通过厂21个配电室,控制调配运行。

  为保证生活用电的需要,1980年由横铁自行设计安装在厂生活区中南部建造一座生活变电所。建筑面积为76.66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62.8平方米,有180千伏安生活变压器一台,于1980年10月投入运行。1989年改用2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分别用6千伏安和10千伏安的两种电流,以确保生活用电的正常需要。

  全厂有电动机总容量为9890.26千瓦,其中有20千瓦以上的电动机138台,装机容量为6103千瓦。有矿热电炉10台,3吨转炉一台,总容量为38600千伏安。有主要变压器32台,总容量为50260千伏安。有电焊机总容量为940.03千瓦,各种电阻炉总容量为478.02千瓦。

  为确保全厂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机修分厂配备电器专业人员,承担全厂电器设备的安装、调度、检修、维修任务。

  二、供排水系统

  横铁厂有三个水泵房,分别供应全厂生产、生活用水。

  1)一泵房:位于寿昌江北岸。196年9月设计并相继施工,1963年7月竣工时,有水泵房1座(称一泵房),建筑面积为77.87平方米,工具房1座,建筑面积为62.26平方米。水泵房分三层结构:底层是集水井,中层是机房,机房内装有4ba-8型水泵2台,q=70~120m3/h,上层是工作房间。每层建筑面积39平方米。又建成2m江心带孔进水井2只,用2根4m的混泥土管把进水井和集水井连通,并在每条管道上设有3只检查井。1967年731工程兴建时,一泵房改用2台10sh-6a型水泵,q=342~540m3/h。1982年,新建泵房职工集体宿舍133.18平方米;1987年新建值班室14.5平方米。

  二)三泵房,均设在厂回水池南面。其中二泵房于1962年9月设计并相继施工。1963年7月建成投产。建成机房9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水泵4台,2台3ba-6a型水泵,q=30~70m3/h,供生活用水。2台7x-b型水泵q=80m3/供生产用水1967年,二泵房生活供水水泵改成2台4ba~8型。同年,二泵房扩建平方米。扩建后的泵房内,采用4台10sh~9型水泵,q=324~576m3/h,在回水池边建冷却塔1座,建成后使用不久就被闲置。1972年,兴建1座专供生产用水的三泵房,建筑面积261.08平方米,泵房内装水泵6台。其中,12sh-6型水泵4台,q=590~936m3/h 10sh-9型水泵2台。随着生产发展,生产、生活用水不断增加,1978年又重新兴建二泵房和三泵房。分别供应生活生产用水。新二泵房,建筑面积208平方米(包括加药系统和值班休息室),泵房内装流量为480m3/时的103h-9型水泵2台。扩建了回水池容积10800立方米,新建无阀过滤池2只,每只处理水量160m3/h;澄清池2只,每只处理水量160m3/h;300立方米清水池1只,400立方米储水塔1座,又在三车间建400立方米水塔1座。1978年,拆掉老二泵房。1985年,新建500立方米清水池1只。1988年改造扩建二泵房职工集体宿舍236.73平方米,造价3.18万元。1989年新建泵房职工集体宿舍232.01平方米,造价6.16万元。

  管道:一、二泵房于1963年7月建成使用时,两泵房间采用1根150n/m的管连通。731工程上马后,增加一条350m/m的管道,原150m/m的管道因堵塞废弃。1987年,设计1条325mmx8mm的管道,1989年6月施工,但因土地问题,至今未完工。

  二泵房在使用时,采用一根150m/m的管子,从二泵房接到主席台后面的水塔上,再接往生活区,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管道,采用2根200mm的水管从二泵房接到三车间,其中一根从厂房东头进,另一根从西头进,成环形状,供炉子冷却用水。一车间投产后,从二泵房先用2根350mm的水管接到二车间后,再改用2根300mm的管子接到一车间,一根从一车间房东头进,另一根从西头进,成环形状,供2台8000kva电炉冷却用水。粗炼车间建成后,从三泵房用1根500mm的水管接到一车间地磅房南端,再以500m/m的管子上接出1根300m/m的管子到一车间,供转炉冷却用水。又从500m/m的管子上接出一根300m/m的管子到粗炼车间,从厂房东头进。从一车间东头300m/m的管子上接出2根200m/m的管子,合成300m/m的管子,从粗炼车间西头进,成环形状,供粗炼车间炉子冷却用水。在生产用水的管道中,直径大于100m/m的管子总长10000米。

  新二泵房建成后,采用300m/m的管子,先以二泵房接到400立方米的水塔上,再接到生活区,供生活用水。在生活用水管道中,直径大于50n/m的管子总长11890米。

  三、供气、供风系统

  (一)制氧站

  制氧站原是731工程的配套项目,由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设计,浙建二公司施工。1968年投建,1970年建成投产,主厂房590.14平方米。主厂房内安装1~15/50型制氧机1台,制氧量150m3/h,安装2-2.833/150型氧压机2台,每台氧压量150nm3/h,建氧气柜1只,容积为100立方米。1978年,建成容积为120立方米的蓄氧球罐1座。1983年,制氧站扩建951.77平方米,其中,主跨720平方米,副跨231.77平方米。在主跨内陆续增装5l-16/50型制氧机3台,每台制氧能力150nm3/h,安装2~2.853/150型氧压机4台,每台氧压能力150nm3/h。又安装了制氧机和氮压机各3台(未用)。副跨为配电间,从制氧站到一车间,接气管2条,一条是d73n/mx4n/m的氧气管道,管道室外部分全长1047米。另一条是d57n/mx3.5n/m氮气管道,管道室外部分全长943米(未用)。

  (二)生活用煤气

  为充分利用钨钼分厂煤气站生产用的剩余煤气,1981年厂基建设计处进行生活用煤气管道设计,由四车间和金属分厂施工安装。先用一根150n/m的铸铁管从钨钼分厂煤气站接到一车间3000立方米煤气柜,再用300n/m的铸铁从煤气柜接到厂部东头的生活区,又用150n/m的管子接到家属区每幢楼前和职工食堂,供生活用煤气。从钨钼分厂到家属区家属宿舍楼前和食堂等处,室外煤气管总长6300米,其中,300n/m的管子全长1348米,150n/m的管子全长2000米。1983年4月全厂职工家属安装煤气管道,室内外总长10公里,家属开始用上管道煤气。1989年又新建一座5000立方米煤气柜,投资80万元。

  (三)空压站

  1967年三车间冶炼跨西端建造一座面积为198.38平方米的空压站,原由三车间管辖,1983年7月归属动力分厂。现有6立方米/小时,和10立方米/小时的空压机2台,风管总长670米,用以供应冶炼一、二、三分厂冶炼电炉用的压缩空气。

  动力系统属于动力分厂管辖的基建项目有水泵房、制氧站、生活煤气等三部分组成,截至1989年底,动力分厂有房屋建筑面积3749.04平方米,全分厂有固定资产原值429.82万元,净值266.9万元,其中房屋建筑物原值为217.9万元,净值134.58万元。设备原值211.92万元,净值13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