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麟儿_22(1 / 2)





  ──例如帝王被虎狼之药刺激得红润异常的气色、又或药性消去后需要靠敷粉上妆才能勉强掩饰的蜡黄面色……就连日常坐卧起行,但凡能被有心人观察到的场合,萧琰都不忘在行止间流露出少许精力不济的迹象来。他的动作极其细微,不知情的人看着,只会以为是自己眼花或帝王一时分心失足;但瞧在有心人眼里,萧琰的每一次恍神和脚软,自然在在都是帝王龙体有恙的明证。

  所以肯定了这一点后,高贵妃当即用最快速度将这个消息暗中传给了远在北疆的兄长;而奉令在旁暗中监视的潜龙卫,也守株待兔地逐丝摸清了高氏一系在京中布设的暗线。

  见事情发展确如预期,萧琰便也将计划推行到了下一个阶段,开始为顾全大局做出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

  他开始往来承华殿、也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往平日从不上心的三子萧宜身上,从起居到学业无一不问,更好几次让人将萧宜带到紫宸殿里,一方面表达对三子的殷殷期盼之余、一方面让三子好好照顾病弱的嫡兄。

  萧宜今年不过七岁,于才智上较重生前仍只是寻常六岁孩童的萧宸尚且不如,对父皇做此交代的真意自然十分懵懂;可高贵妃却不然……由随伴亲子前往紫宸殿的心腹口中知晓帝王的这番叮嘱后,心中早有定见的她哪会听不出萧琰口中的托孤之意?尽管这样的峰回路转对她来说犹如天上掉馅饼一般不真实,但想到这些日子来观察到的种种迹象、和萧琰平素理智英明的作风,高贵妃即便难以置信,也依旧欣喜若狂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萧琰命不久长,为顾全大局,自然只能将帝位传给背后势力最有助于朝局稳定的皇三子萧宜了。

  高氏兄妹自诩熟知帝王性情、也不认为萧琰对次子萧宸的爱宠有重到足以影响他对帝位承继的判断,所以再三确认评估之后,高如松当即如萧琰所预想的那般率领手下亲卫暗中赴京,并将镇北军交由了他的心腹爱将代掌。

  萧琰筹谋收复镇北军多年,又一向对北雁多有提防,故潜龙卫几支暗线里,便属盛京至北疆的这一段组成最为精锐、消息传递也最为快速。几乎是高如松前脚刚离开镇北军营,对应的情报便已悄悄送了出。也因此,萧琰收到情报时,同样也是快马加鞭的高如松一行距离京城尚有四、五日路程;就是想在其入京前派人劫杀、并嫁祸给诸王之一,在时间上也尽够了。

  可萧琰却没有马上如此命令。

  他虽恨不得将高如松除之而后快,但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布下这么个套子,行事自得力求稳妥……所以收到潜龙卫的密报后,萧琰思忖半晌,终还是连夜将沈燮和楼辉召到了紫宸殿,想先征询二人的建议一番再做决定。

  ──他明面上已因龙体微恙罢朝一日,就是半夜急召心腹重臣入宫,在高氏一系看来也不过是病重之人最后的挣扎而已。况且萧琰若真命不久长,不同这两个心腹臣子交代一番也有违常理,故紫宸殿夜里的这番动静虽然不小,却仍没怎么引起高贵妃手下人的疑心。

  因眼下正值深夜,年幼且身子尚未尽复的萧宸早已上榻安寝,萧琰不愿扰着爱子,便将召见二臣的地方选在了旧日萧宸曾暂居过的那处偏殿。

  依二位所见,高如松入京之后却当如何处置?

  萧琰早在沈燮和楼辉入座后便已令曹允将潜龙卫的密信交予二人传阅;故小半晌后,见二人均已阅毕,便让曹允借烛火毁去密信、并就此事同二人加以相询。

  楼辉虽为百官之首,却是文官出身,就算于战略上略有涉猎,于细微的战术安排上却是半点不通。故听帝王问起,他直接便将目光投往了一旁的沈燮。

  沈燮长于兵事,对此倒也当仁不让,只略一颔首便道:

  高如松此行率亲卫五百入京,随行的俱是他手下最为精锐的军士,对高如松亦忠心耿耿,若想着一口气将其吞下,就怕所耗甚巨、甚至可能生出变故令高如松走脱……要想顺利诛除首恶,依臣之见,须设法进一步孤立高如松、同时尽量避免与那五百亲卫正面相交。若使敌方化整为零,再辅以优势军力各个击破,自能将我方伤亡降至最低,用最小的代价铲除此一祸患。

  说到这里,见帝王虽面露赞同之色,眸光却微微有些闪烁,沈燮心念一转,立时便猜到了些什么:

  观圣人之色,莫不是于此早有定见?

  并非定见,只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而已……就怕二位难以接受。

  在场议事的三人里,若论对军事战术的了解,仍以曾率卫平军亲历百战的萧琰为胜。他因爱子之事,对高如松一党真真是恨到了直想生啖其肉的地步,自也曾无数次设想过要如何解决此人……而在他看来,要想除去高如松,最为稳妥的方式,便非瓮中捉鳖莫属了。

  二位可知这盛京城里,最适合用来瓮中捉鳖的地点在哪?

  禁中。

  自然是禁中。

  这天下间把守最为严密、也最能够得上插翅难飞的地方,自然是皇宫了。尤其萧琰在卫平军经营多年,如今执掌禁军戍守京畿的十有八九都是他从卫平军带出来的心腹将领,各个都是练兵征战的一把好手,带出来的禁军自也十分不凡。是故隆兴一朝,禁军的实力堪称历朝最强,连带着也让皇城防守之严成为了历代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