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章(2 / 2)


  ————————————————————————————————

  往省城去的路上,越宁接到了汪学海的电话。

  汪学海对他算有知遇之恩的。当时越宁年纪小,饥一顿饱一顿的混日子,心说这不是办法,干脆找了个小厂去当童工了。人家还不收,因为残疾。越宁不得不去找老板谈,老板哪里他能见着的呢?流浪了七、八家厂子,最后遇到了汪学海。

  汪学海在办厂子,厂子不大不小,纯劳动密集型企业。看这个残疾的小孩儿,用也没法儿用,他又不是开善堂的,就有点为难。不想收,又有点不忍心。

  越宁跟他讲:“要避税吗?”

  四个字,让汪学海对他刮目相看。

  越宁四处流浪,住过破烂堆,这样的情况下也没忘读点书。破烂场最不缺的就是字纸旧书,翻两本,就是路灯看看。让他记住了一条政策,企业收容残疾工人,是有政策优惠的。

  估且不说这办法操作起来的难度,只是有这份心,就让汪学海对他产生了兴趣。一个残疾小孩儿,能有这样的主意,就不仅仅是聪明了。两人聊了一会儿,汪学海问到越宁的年龄,越宁不在乎地告诉他:“我还没办身份证,想办哪一年的都行。福利院、残联那里,我站出去领养,倒是很方便的。”

  汪学海想了想,干脆说:“你现在上学是难了点儿,先到我这里住两年,看看大门吧。”让他出学费,不知道学成个什么样子,是难了一些,但是招个童工,还是可以的。没过一年,汪学海就决定带越宁去把证都办齐全了,然后放到身边来带着当个徒弟。

  无父无母,残疾人,还年纪小,还得靠着自己,养熟须趁早。集体宿舍给他个小间,洗干净了,找身儿子的旧衣服一穿,汪学海惋惜得不行:怎么就残了呢?

  越宁也没让他失望,自学起来比汪学海那上学的儿子学的都好。越宁想上学,汪学海倒也有这个意思,但是汪学海的妻子挺不乐意的——似乎是对越宁的来历产生了怀疑。汪学海的儿子也对一个聪明的同龄人产生了莫大的敌意,这种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普通人能hold住的,搁普通人堆里不是被崇拜就是被打压。

  越宁倒是想走,可走到哪儿呢?别的地儿不收他啊!

  那就在厂里干吧。他脑子灵活,又没断了学习,很快得到了汪学海的器重。越宁一路干下去,但是在经营理念上跟汪学海产生了分歧,汪学海就算知道越宁讲得有道理,却没有办法去改。他的企业已经做大,却做成了个家庭式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了。

  明知道越宁是对的,也只能放他走人。越宁也不让他为难,干了这些年,汪学海也不算亏待他,越宁存了不少本钱,人脉也算建立起来了,自己另起炉灶。网购才兴起,越宁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当机立断,做快递去了。

  汪学海的儿子考上大学,才发觉自己小时候真是浑了,回来对越宁倒是挺好。发现越宁走了,悔得跟什么似的:“怎么让他走了?!”觉得当年是自己耽误了越宁,越宁有事儿,就想帮把手。汪学海的企业也做得挺大了,汪学海的儿子汪骥,很想让亲爹帮越宁一把。

  汪学海是个精明的商人,真不愿意为越宁去得罪龙四海,委婉地劝越宁:“给他个壳子,他用不多久就得垮,你换个地方重头开始。有什么损失,我给你补好了。”

  越宁微笑着谢了他的好意,客气地挂断了电话。喝了那么多酒,陪了多少笑脸儿(脸好也是优势不是?)又抢先办了这么个公司,说让就让?还是让给个傻逼?别说龙四海,就是龙四海他姐的金主,也是人傻逼好吗?

  这要让了,就是越宁了。

  想到这里,越宁给帝都那边去了个电话:“情况怎么样了?”

  对方接得很快:“差不多了,那一位回来了。”

  “动手吧。”

  越宁避开这两个月,就是为了等这个机会,所有演员就位了,就等着顾四爷两位爱妾打得惊动小报了。

  ================二次更新===================

  顾川的风评很不好,却又让人很无奈。

  家庭背景摆在那里,哪怕他是头猪,也不是越宁能够动得了的。越宁很聪明地避开了他,不是不想,而是办不到。拍翻龙四海,别给自己的事业找麻烦,才是眼下最迫切的事情。龙四海接下来的下场,越宁也不是很满意,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自己总有翻身的那一天,到时候再算总账。

  顾家会护着顾川,龙四海姐弟俩,包括顾川所有的“女友”,估计顾家更恨不得他们不存在。

  越宁抓住了这个点,直接对龙四海姐弟俩动手了。对付这姐弟俩,甚至是顾川其他的女朋友,越宁几乎不用费什么脑子。顾川能hold住的女人,脑筋也比较地……一言难尽,越宁打了几个匿名电话而已,就让她们闹了起来。

  越宁赶到帝都的时候,小报绯闻已经新鲜出炉了。

  网络的发展让一些消息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就给“公关”了,尤其是涉及到什么明星之类的。小报记者以为会拍到明星私会的新闻,没想到扑了个空,怀着“阴天下雨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宗旨,将这个小区里的另一桩热闹给拍了下来。

  越宁一回到帝都,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司总经理。龙四海正在躲风头,既然龙四海是挂在顾川公司里的,找顾川的公司,有什么不对?不是你们要“入股”、“投资”的么?我送上门来了,你们吞吞看看呀~~~司总经理微秃的头顶引起了越宁些微的同情:遇上这些猪队友,不秃也难。

  果然,司总经理一听越宁讲“入股”,就知道龙四海又干了什么“好事”。平常几句话打发了也就算了,在这节骨眼儿上,已经有好事者“深八”了,就不能让事情这么过去。司总经理出手收的尾,郑重给越宁道了歉,表示这个项目搁浅了,龙四海因为经济问题被拘了,十分不好意思,小伙子你自己去办吧。然后给了越宁一张名片,给越宁介绍了几个本地商人。

  越宁捏着名片,谁也没找,埋头做他的快递去了,名片倒是小心地收了起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与其现在就登门要好处,不如到了更需要的时候“偶然想起”。抱大腿、沾好处,也要沾得好看。

  龙四海的事情,对于顾家来说真是太小了,小到顾川将人赶走,顾家都不带多搭理的,只是放了话,顾川那些个姨太太,跟顾家没半毛钱关系。顾川气了一场,既没有心情也没有脑子去深思这件事,让越宁逃过一劫,专心做事业去了。

  寒来暑往,匆匆又是一年,此时快递公司的扩展并不算十分迅速。它的规模取决于需求,此时网购还是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许多人还用不惯。越宁也不着急,稳扎稳打地干着,网点也只是先在大城市铺设。毕竟是搭上了这个行业上升阶段的顺风车,越宁渐渐干出了点滋味来。

  看起来日渐风光,应酬依旧不少,层次倒是慢慢地提上去了。两年后,汪骥神神叨叨地跑了过来,要给他介绍几个人认识。汪骥这货,大概是真的想弥补越宁,打上了大学之后,得空就往越宁这边凑。他读的是帝都的大学,越宁一开始是在魔都那边打拼,做快递,总要连着一些点,魔都帝都两头跑,跟汪骥的接触就多了起来。

  汪骥的心思越宁看得明白,愧疚是有的,弥补是有的,一点淡淡的优越感和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心也是真切的。越宁觉得无所谓,人至察则无徒,不是么?这世上哪来那么多纯粹的关爱呢?纯粹关爱他的人,也已经死了。

  汪骥给他介绍的“朋友”,是汪骥高两级的学长,据说家里很有背景。有背景的二代,越宁可见过不少,拿他逗趣儿的也不是没有。越宁对汪骥的这个学长,也没抱什么希望,不过,汪骥介绍了,他也不能不给面子不去见。也是汪骥那个心思,多个朋友多条路。上赶着不是买卖,见过一次面,下一面有事儿遇着了,就是“交情”了。

  越宁应酬是一把好手,没多久就混熟了。彼时魏骏等人的坑爹事件才过去不太久,一些比较惹眼的应酬就没了。cs这种流行了好两年的也渐渐淡了,圈子里开始流行打猎。圈一片猎场,放一些活物,用猎场提供的弩具、弓箭、枪支,真刀真枪围捕猎物。见血的运动极大地刺激了众人“血性”,越宁技术不错,人都爱跟他组队,还被戏称为“杨过”。

  “杨过”很有名,年轻、事业有成、生得极好看,还带有一种令人惋惜的缺陷。很快与不少人成为了“朋友”,只可惜“杨过”并不是总在帝都的,三头两头地开拓业务,令闲人们更是遗憾。动动手的事儿,也就帮一把。就希望他把时间给空出来,大家一起好好玩。 “杨过”极有分寸,极少主动提什么要求,偶尔提一点,还有为朋友说话的。

  这样知情识趣又“无欲无求”的人,上哪里找呢?

  更难得的是,“杨过”读书少、身世惨,却没有太多的戾气,还很好学。你想当他老师也可以,只要你讲得有道理,他那小眼神儿,真是让人架不住。干脆就有就想让他重新回学校读个书,成人高考什么的、辅导老师什么的,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事儿。内里还有几个正在读书的,很想拉他一块儿。“杨过”也乐意学东西,就是委婉地讲:“里里外外就我一个人,抽不出整时间来。”然后要点课本什么的,偶尔蹭个课,就凭这零碎的时间,还能跟上进度,还不是敷衍。

  太可人疼了。一来二去的,也交了几个虽然不太务事业,心地还算不错的朋友,时不时的不用他说话就帮个忙。

  终于,“杨过”的事业到了一个比较稳定高速发展的时期,架子搭了起来,车队也建好了,仓储的地盘也批下来,也有心到帝都来“进修”了。p大开了个类似mba的短期辅导班,收取着不低的学费,对入学者的学历倒没有很高的要求。就是为了有钱、有点地位,又没有拿得出手的学历的人镀金使的。

  越宁削尖了头,花了大笔钱,还走了点关系,终于报上了名。难道他主动提要求,又是这么冠冕堂皇的要求,朋友们搭把手,就把他送进去了。

  一是圆一圆大学梦、学点知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这里的学生都是各种土大款、中年国企干部之类,有个同学的关系,以后好办事。考试对他而言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帮老大哥们写点作业什么的也是应有之义。其余的时候,就是应酬。

  人人都喜欢他,一个有朝气、有野心的年轻人,会令人警觉,如果这个人身有残疾,就会大大弱化这种侵略性,而令许多中年人感到惋惜,抬手照顾一下。越宁本身又会做人,什么样的中年干部一打照面,都处得妥妥的,搞得不少手下职工数以万计的国企老总直呼“小老弟”,其中还有些从军工企业给分出来的。 “老大哥”们也是妙人,人到中年,又来上短期进修班,目的大约与越宁是一样的——学点东西还能建点人脉,何乐而不为?

  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谈妥了五个合作项目,转身从市残联进了省残联,还在政协里有了一席之地。

  收获颇丰,越宁心情大好,也更有心情与给他提供了不少方便的大侠们围猎去了。

  野蛮运动对感观的刺激比斯文的运动永远强烈,吸引力也更大一些,过了两年,热度居然还没褪下来。反而引来了一批中年爱好者,比如,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