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章(1 / 2)





  薛向骑着摩托,行驶在长宁街的大道上,一路行来,最引他注目的便是家家户户的各样式的春联。这会儿,他见得最多的春联便是从领袖诗词中摘出的句子,诸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等。除领袖诗句以外,得见最频繁的便是和他家大门外挂的那副一样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句乃是华夏大地第一副春联,为蜀主孟昶所撰。众人悬挂此联,无不是表达辞旧迎新,万象更始的美好意愿。

  今天是大年初五,薛向此去正是受他伯父所托,去给一位老人拜年。此刻,薛向骑在车上,一路春风拂面,满街玉裹琼装,可他却无心欣赏,这几天的闹腾实在是让他筋疲力尽。他万万没想到过个年,竟比和数百人大战一场,更令人疲惫。

  初一下午,薛向将满大院的亲朋故旧跑了一遍,天擦黑时,方才想起安老爷子那儿,自己竟给忘了,又慌里慌张地往松竹斋奔。等他到达松竹斋时,安老爷子家正在大宴宾客,二子、七女、七婿竟齐齐在家。老爷子对薛向这迟来的拜年,分外不满,也亏得是过年,才没出声喝叱。薛向在老爷子面前永远是孙猴子脾性,几句话一挑逗,老爷子竟和他吵起嘴来,吵着吵着自个儿又乐了,看得安老爷子的一众女儿女婿啧啧称奇。谁不知道老爷子平日里冷峻非常,对谁都不假辞色,怎么和这小子好得就和哥俩儿似地。安老爷子众女婿中唯有左丘明和陈道知道薛向是何等人物,在老爷子心中有着何等份量,当下,竟齐齐起身,来拉薛向入座。一场晚宴吃到月上中天,饭罢,老爷子掏出红包来塞给薛向,薛向作势不收,老爷子刚想准备喝叱,薛向却道“您老也忒抠了吧,如此薄薄一封,就算全是大团结,也不值个甚”,把老头子噎得直翻白眼。孰料,薛向话音方落,安氏兄弟竟也掏出红包来赠他。未几,陈道、左丘明加入了布洒红包雨的行列,左、陈的余众连襟就是再迟钝,此刻也看出点门道来,慌忙在桌底下招呼着老婆给先前准备发给其它侄子的红包加厚,先紧着眼前的这位大爷。薛向出了松竹斋,就在路灯下清点起了所得,一清点,吓了他一大跳,十多个红包加起来竟有小三千元,快赶上他这特级英雄一年的工资了。

  初二这天,众顽主齐聚薛家老宅,欢饮达旦,玩儿牌彻夜。初三这天,薛向终于逮着空当去给自己的未来丈母娘拜年,大包小包提了一堆,其中多是贿赂鬼灵精柳扶风的。这小子贼精,年前好几次,薛向借着帮老柳家干活的机会,亲近柳仙子,都被这小子撞破。后来,这小子竟开出价码来,要薛向用巧克力兑换和他姐的私会时间。这不,一大箱子,有近半皆是给柳大间谍送去的巧克力。初四这天,正是北郊农场的探视时间,薛向便带着三小去给薛安远拜年。这次来,农场又空旷了不少,只剩下十余位老干部,薛安远的精神也越发地健旺了。期间伯侄二人谈起来了半月前宣传领域里,那位投下的巨型炸弹,形式陡然有了翻转的迹象。临去前,不待薛向安慰薛安远稍安勿躁,薛安远竟先交代薛向持了他压箱底的那把磨平了膛线的王八盒子去梅园给老首长拜年。

  …………….

  梅园座落在什刹海边的杨柳街西北角,正是老首长下野后的“荣养”所在。梅园并非如同松竹斋那般,以院内植被命名,而是梅园第一代主人姓梅,也不知什么原因,解放后梅园几经周转,从未更名。梅园自六十年代,由老干局分给老首长后,一直被老首长居住至今。

  薛向到达梅园时,方才早上八点。昨天他从伯父口中得知要来拜年的对象竟是老首长,彻底慌乱了。要说薛向重生至今,大人物诸如陈开真、许子干、安老将军,大场面诸如夜闯十二团、老莫欺江衙内、荣登大礼堂等也算见过、经历过不少。可真到要和这位老人见面时,他心中无论如何鼓气、压制,依旧不免掀起滔天的风浪。

  昨天一下午,他就忙着思索给老首长的拜年礼物。思前想后,差点抓破了头皮,依旧不得要领,最后差点想把邱治国送来的人参、虫草给老首长送去、可又一想,自己不过一个破家遗子,送这种礼物不是找刺激么。薛向边搜肠刮肚地思想,边在满院子乱窜,直把栏杆拍遍,方才从浩如烟海的记忆中搜出一丝灵感。老首长是蜀中人,记忆中的报道里,老首长尤爱吃川菜,川菜最重三椒——干海椒、泡海椒、花椒。送这三样岂不是低调中尽了心意么?想到此处,薛向也不由得为自己的机敏喝一声彩。此三椒,别处没有,可有一处一准有,此处正是陈大校长家。陈开真亦是蜀中人,尤好吃辣,曾有诗赞海椒,诗云:海椒户户红成串,多彩欣看百货骈。薛向第一次在陈开真家倒卖古董、被留饭时,就在陈家见到了满盘的泡海椒,欲寻三椒,不去陈大校长家,又去何处?

  果然,薛向到得陈家说完拜年话,便道明来意,陈佛生对三哥能来家拜年已经兴奋得找不着北了,闻听这点小事,当下就奔了厨房搬出三个坛子,赠给薛向,此三坛中盛放的正是陈开真最爱的三椒。薛向大喜过望,生怕老头子反悔,抱起坛子说声告辞,转身便撤,根本不给陈佛生留饭和老头子说“不”的机会。

  ps:二合一大章,庆贺本书的第一个执事的诞生,谢谢妇科的豪赏。章节名的出处相信大家都知道,出自“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里特意多嘴一句,就是怕有读者误以为江南笔误。此处用“运来英雄不自由”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几章的内容里,薛向不能知道这次的转折将给他的仕途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被动着接收了任务。

  另,这是第一卷的最后一个小节,此节结束,薛向便困龙出海。最后,诉诉委屈,没存稿的日子很难熬,希望诸位能给票和收藏,江南接着熬夜,生产明天的粮食。

  第一百一十七章运来英雄不自由(2)

  薛向在杨柳街的街口找了处墙角,将摩托停了,提着三个新置的盛着三椒的青花瓷坛,径直朝西北方向的街角行去。刚转过街角,便远远瞧见一处岗哨,料来岗哨之后便是梅园了。

  “同志,帮我叫下关春雷。”薛向行到近前,不等迎上来的警卫战士喝问,便先开了口。到得梅园,便叫关春雷,是薛安远事先提点好的。

  警卫战士看着眼前身着呢子军大衣的薛向一阵愣神,关春雷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直管领导,可到此处的,无不是来探视老首长的,还从没有人开口就找关队长的。

  听得薛向道明来意,警卫战士朝后方的哨卡做了个手势,那边对着报话机说了几句,未几,呀的一声,梅园的大门打开了,步出一条昂藏大汉来。

  “谁找老子啊,真新鲜,我老关在梅园十多年,还头回有人来看我。”关春雷赤红脸,倒戟须,体魄雄健,身材高大,远观难辨年岁。人未近前,如雷般的声音便传了过来,这般威势倒是人如其名了。

  “关伯伯,新年好,我是薛安远的侄子,薛向。”薛安远昨天便和薛向介绍了关春雷的基本情况,薛向倒是知道他今年五十有二,较伯父小了五岁,较自己的父亲大了不少,一声伯伯是没错的。

  “薛-安-远!你真是….老连….长的侄子?”关春雷待听见薛安远三个字,一个加速便冲到近前,扯着薛向的衣领便追问了起来,话语中满是难以置信。

  也难怪关春雷如此失态,老首长起起落落,总算还能避居梅园,可老连长却是一去再没了音讯。关春雷作为当年229师老警卫连幸存不多的老人,对老连长薛安远的感情岂是言语能表达的?那是枪林弹雨、血火冲杀中为对方挡子弹、拿命换出来的生死之交,是抢着抱了炸药包去摧毁敌人机枪阵地的过命兄弟。薛安远进去快六年了,苦于当时的zz气候,关春雷从未敢去探视。倒不是关春雷自己怕受到牵连,他是怕连累了薛安远和老首长。这会儿,听说来人竟是老连长的侄子,关春雷哪里还忍得住激动。

  这些年,自己被羁縻得连老连长的家人也未曾照顾,还算什么老警卫连的重义关大炮。孩子今天过来,一准是遇到什么麻烦了,今时不同往日,也不看看今天梅园来的都是谁!纵是有天大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求着老首长给这孩子办了。关春头在心中倒是先给薛向所来为何,定了性。

  薛向左手提着用细麻绳串起来的三个青花瓷坛,右手虽然空闲,却并未格开关春雷伸过来抓着他衣领的大手。关春雷话音方落,薛向并不答话,却探手进腰间掏出一把枪来,正是薛安远交代的那把王八盒子。

  关春雷松开薛向的衣领,一把抄过这把日本产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双手不住细细地摩挲,忽然,眼中竟滚出泪来。关春雷哪里不认识这把手枪,这是老首长当年的配枪啊,说起这枪,自己又欠了老连长一条命啊!

  那是三十四年前的事儿了。那是四二年,正值反扫荡,老首长接到八路军总部机关的通知前去开会,229师师部安排警卫连长薛安远和警卫战士关春雷沿途护送。当时的师部离总部有一百多里,一路上更是要穿过鬼子占领区。薛安远和关春雷护着老首长昼伏夜行,尽挑小道,一路行来倒也顺畅,可是翻过正太路附近的山梁时,出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