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5章(1 / 2)





  正因在看了那那份薛向翻译的字后,便知道夏邑已然死定了,且早就死得透了,所以,孔凡高才压根儿提都没提如何处理夏邑的问题!

  …………………………

  九月二号,上午九点半,德江教委礼堂内,上千人的座位,座无虚席,主席台上,鲜花吐蕊,翠竹欲滴,长长的联席会议桌边,十数位中央,省,地大员就座。

  不错,今次召开的正是全德江地区教育系统整顿思想,增进忧患意识的务虚会。

  此次会议召开的大背景,正是八月二十九号,德江行署的一次通报会上,薛向捅出了自由社的誓约书。

  却,当日行署班子散会后,收到消息的周道虔大震,召开了紧急地委委员会议。

  刚通报完消息,地委会立时沸腾,此等大事,地委也不敢自专,只安排了薛向牵头,奔赴教委展开措施,全力维稳。

  尔后,周道虔又火速将消息通报了省委,可省委也没有处理此种事情的经验,邻省虽有前例可援,可皆是事件爆发后的处理措施。

  像此种,危机爆发前,便被侦知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再加上,此种事件,事关重大,对待责任人,中央处置起来,从来就是一刀切。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谁也不知道如何着了,省委分管意识形态的柳副书记,干脆连夜带队,直接进驻了德江地委,组织了研讨会,紧急磋商处理办法。

  可这种事,谁也不愿意沾身,一个不好,就能黏上,到时真出了问题,发言之人若有错漏,可是要承担政治责任的。

  一场会议,眼见着就要开成了哑巴会,主持会议的柳副书记终于怒了,拍了桌子,挨个儿指着鼻子点名,逼着发言。

  这一发言,结果自然没了悬念,古往今来,镇压起义,从来就只有剿、抚两途。

  鉴于小毛孩子们都不安分,历次安抚的结果并不怎么好,会上,倒是严惩的意见,占了上风。

  奈何柳书记拿不定主意,毕竟都是毛孩子,惩又能如何惩呢,总不能拉坐牢,顶多是劝退,可如此一来,社会影响就太大了,上百名学生,背后牵连的可是数千人,谁知道事后会怎样。

  柳书记作为这起事件的最高决策者,同样是第一责任人,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柳书记纠结万分之际,孔凡高忽然谏言,薛向同志最先发现此事,且和涉案的学生头目赵杰,来往匪浅,不如招他来问,想必能有结果。

  由于此次会议级别太高,薛向并不够资格参加,孔凡高才有此一,而他如是,也绝非好心,纯是想拖薛老三下这个泥塘。

  他可不会感谢薛向及时发现了危机,挽救了他的仕途,他只记得当日会议结束后,纪委第一时间查处了夏邑,让他威信大损。

  是以,他孔某人又如何愿意,看着薛向在岸上观火,身不沾泥呢。

  柳书记也是病急乱投医,立时就准了,而薛向向来又是个不避事的,况且,事关上百名优秀学生的前途,他自不会明哲保身,当即,立陈安抚之策,到慷慨处,竟摆出一副若有差漏,愿以身担之的高姿态。

  柳书记心中原就倾向安抚,此刻薛向力陈,他立时就听进了,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薛向背后站着座神祗,有薛向共担风雨,他柳某人的风险自然就小得多。

  计较已定,柳书记便任命薛向全权负责此事,来嘛,薛向是分管教育的行署领导,宝丰一中之事,虽然性质严重,可归根结底,只是控制一帮娃娃,倒也用不着牛刀杀鸡。

  再加上,此事实在是棘,德江地委、行署众人,避之唯恐不及,无人争抢之下,处置权便落到了薛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