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前夫给我下药了第33节(1 / 2)





  日子又过去了两三日,寿阳县看起来与平时无异,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当朝首辅驾临。甚至京城里很多人也以为,因为首辅灭了原次辅的九族,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所以足不出府,暂避风头。

  但县令崔颢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知道梅令臣微服来了寿阳,想要抓住这次机会,但又拿不定主意。。

  他现在十分想在上司面前露脸,争取一个进京入职的机会。可是梅令臣微服到访,处理的又是自己的私事,不一定希望别人打扰。所以他跟妻子甘氏商量,想用迂回的策略,先去苏家探探情况。

  这日,崔颢正跟甘氏在房中用早膳,两个人还因此事起了点争执。甘氏认为崔颢应该亲自去苏家,以表诚意。可崔颢认为,自己怎么说也是堂堂的县令,不应该纡尊降贵,去一个商贾小民的家中,实在太掉价了。只要甘氏去即可。

  两人争执不下,下人来禀报:“老爷,外面有个自称姓梅的公子求见。”

  他们原本没在意,毕竟每日打着各种名目和旗号,要闹着见县太爷的人太多了。

  下人本以为两人的意思是不见,刚要默默地退下,甘氏忽然回过神来,“你说那人叫什么?”

  下人又重复了一遍。

  “那位公子看着很年轻俊美,却很有气势,小的怕是老爷的旧识,所以没有回绝他,才来问问。”

  崔颢和甘氏齐齐站起来,也顾不得早膳还没用完,匆匆忙忙地跑到门口,亲自把人迎了进来。

  甘氏因为跟朝中的甘太后沾亲带故的关系,时常听到一些京中的轶事。

  梅令臣还在翰林院的时候,就已经声名远播了。他写得一手好青词,年纪轻轻,谈吐不俗,在皇上和太子面前都极为露脸,所以很多大家闺秀都对他青眼有加。后来因为他长相实在俊俏,便传出了人间琢玉郎的美名。

  但传言毕竟是传言,甘氏没有亲眼见过,便觉得可能传言有些言过其实。

  此刻亲眼看到梅令臣,非但觉得那些赞美的词藻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还无法准确地形容出眼前这个男人的俊美。

  崔颢的年岁比梅令臣年长很多,在官场沉浮数十年,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人家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权倾朝野的首辅,两相比较,实在是自惭形秽,于是在梅令臣面前,他就无端端地矮了一大截,说话都不利索。

  他没想到,梅令臣会亲自来见自己,刚想开口询问。

  梅令臣已经先一步开口:“崔大人入仕已有二十多年了吧?一直屈居县令之职,未得擢升。”

  崔颢叹了口气:“下官不才。”

  “顺天府刚好有官职空缺。”

  崔颢不敢相信,顺天府可是京城的中枢机构,府尹的级别都比普通的州府长官高一截。而且甘氏的弟弟就在顺天府中,如果他也能进顺天府,就不用老被妻子的娘家看不起了。

  这么想着,就像天上掉馅饼了一样。他睁大眼睛,还晕乎乎的不敢相信,又听见梅令臣说:“实不相瞒,梅某今日来此,是有事托付二位,事成之后,梅某愿玉成此事。”

  崔颢和甘氏对看了一眼,连忙说:“阁老尽管开口,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想托县令和夫人为梅某做媒,向苏家下聘。”

  第四十一章

  进入十二月以后, 西州下了一场大雪,雪花绵绵犹如飘飞的蒲公英,顷刻之间就将天地覆盖了一层银白。

  苏云清穿上厚重的冬衣, 手放在炭盆上烤了烤。

  这几日,梅令臣都没有动静, 不知道是在安静地养伤还是暗地里筹谋什么。

  大概因为如此, 来苏家送礼的人也逐渐少了, 日子似乎复归于平静。

  苏云清抱着静观其变的态度,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这期间,苏聪也安分了不少。自从小怜被送走以后, 邹氏又给苏聪挑了两个得力的婢女, 都是会点诗文的。没了小怜在身旁撺掇, 苏聪就越发勤奋上进了,大有要考取功名, 为苏家光宗耀祖的念头。

  这日,苏云清在房里帮苏纶看帐。近来天气越发冷了, 她几乎都呆在房间里。

  苏聪忽然跑来, 要她帮忙选个书院。

  “你选书院干什么?”苏云清皱眉看了看。

  “小青说了, 只有进了好的书院, 将来才能有出息。”苏聪认真地说。

  他的那两个新婢女, 一个年满十七的叫小青, 一个十八的叫小靛,名字是照着采绿和采蓝来取的。

  这个小青的爹原本是私塾里的先生, 不过很早就亡故了。小青就存着几分心气,暗地里一直督促苏聪上进。这原本是好事,可苏云清觉得让一个大字都不认识的人,一下子去挑战书院, 有点拔苗助长了。

  她语重心长地说:“聪儿,你肯上进当然是好事,但那些进了书院的,多半是童生出身,或者家里有人在朝为官,自幼就受到很好的熏陶。你才十岁,再等两年考虑书院的事吧。”

  “可是我听说,你要去京城了。”

  “谁说的?”

  “我二姐啊。”苏聪找到椅子,一屁股坐下来,“她说那天来家里的那个男人要把你带回去。你们本来就是夫妻,以后应该也不会分开了。我舍不得你走,但我二姐说了,你不会永远留在我们家的。你也要嫁人,也要有自己的家。”

  苏云清没有说话。对于苏惠来说,嫁给常时远,到了京城,人生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苏惠还在寿阳县,寻一个普通的人嫁了,或许她不会这么操心自己的事。

  因为苏云清的将来早就跟苏家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你回去以后,是不是一直就呆在京城了?”苏聪撇了撇嘴,“我二姐说那个男的是个很大的官?长得倒还行,说话嘛也挺客气的,没什么官架子。那你喜欢他吗?”

  苏云清觑他一眼,“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是喜欢?”

  “当然知道啊。”苏聪不服气,“比如我喜欢你,所以我想进书院,以后去京城做官,这样就可以把爹娘都接到京城去,我们就会离你很近了。想我们的时候,就可以随时看见。”

  苏云清没想到是这个原因,愣了一下。

  “你真的想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