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第82节(1 / 2)





  其他人·四位阁老六位尚书一起瞪眼——皇上也就罢了,桂萼和张璁,你们两个还嫩着,也敢和我们这些老家伙抢?!

  四位阁老六位尚书人老肚子不老,一边吃一边喝,皇上这里的东西就是香。

  皇上摸摸小肚子,从张佐手里接过来水杯,用一口牛奶汤——挤出来这牛奶的奶牛,也是指挥使从边境特意找来的,放养在西山吃草,做出来的奶汤味道就是好。

  桂萼和张璁一看皇上用奶汤,他们也用自己的六安茶,嗯嗯,皇上这里的茶也好喝——天可怜见,他们就是吃得上瘾,他们哪里敢在这个时候抢内阁的位子?没看吏部尚书王琼都没捞到?

  上好的点心治愈肠胃,上好的茶水治愈心灵。顶级的六安茶“齐山云雾”,单片不带梗芽,色泽宝绿,起润有霜……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品一口,回味悠长。

  新出的青白瓷茶具,不追求世人要求的灵巧秀气,胎白细致,釉色光润,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

  要不说徐公子就是徐公子?徐公子要折腾吃喝玩乐,那就是独树一帜。一伙儿喜好风雅的大明文人,观察屋子里的摆设,齐齐叹服。

  和豹房里头孩子气的鲜艳活泼,结合天然地理、皇家富贵不同。这座宅子,真真是大明文人的最高追求。当然,这是因为徐公子住,徐公子就是住茅草屋,那也是大明最美的茅草屋。

  在座的都是四书五经的正经文人,甭管理学心学,反正都有大明文人的特点——爱茶。

  蒋阁老擦擦眼泪,清清嗓子,小尴尬地问皇上:“皇上,这茶?”

  皇上小脑袋一扬,这茶他就尝一尝,天天看其他人喝!

  “茶枝嫩梢壮叶,叶片肉质醇厚,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于谷雨后开园,一芽二、三叶为主,扳片、精选、分离……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

  皇上手脚比划,细细地讲述,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这还是魏国公亲手炒制的茶?当然,这是魏国公跟着指挥使学着炒,茶叶是魏国公亲自安排人,从齐头山蝙蝠洞采的……

  众人都是品茶的行家,都知道那最后一道拉老火,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也最是考验技巧。

  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个笼投叶片三四公斤,二个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一个呼吸,立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为了充分利用炭火,两三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华夏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二十多里路,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魏国公一番爱子之心,蒋阁老感叹:“这茶,不吃梗和芽,吃叶子。也只有齐头山的茶树可以。”

  喝人茶嘴短,谢阁老感叹:“早就听闻,齐头山巍然兀立,如天然画屏。山上常年林木葱翠,溪流飞瀑,烟雾笼罩。更有一处人迹罕到的悬崖峭壁,大量蝙蝠栖居,故称蝙蝠洞——果然胜地出好茶。”

  皇上没有想那么多,眉眼弯弯,与有荣焉地显摆:“大明的茶,除了蒙顶山、洞庭山、君山、狮峰……还有黄山和武夷山很多很多地方,深藏老茶树。现在印度莫卧儿国的祁门红茶,张佐,那几样茶叶,都给打包一份。”

  谢阁老“机灵”:“皇上,还有这水……如此好的茶叶,当然要有好水。”

  皇上一点也不藏私:“去西山泉眼接。带着茶具,两三个人,现场煮水泡茶最好。”

  毛阁老笑:“皇上说得对。喝茶于清幽之处,三两知己约在山水林木之间,大善。”

  费阁老也笑:“要不世人都说,喝茶就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人一多,就失去那份儿隐逸静谧,情趣全无。”

  众人都笑,唐人喝茶煮汤,宋人流行点茶法,大明人?太~祖皇帝出身贫寒、生活简朴,只觉得点茶法所用茶饼劳民伤财,一登基就下谕:“罢废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皇宫,禁止制造团茶,唯采芽茶进贡。”

  都是散茶了,大明人以芽茶冲泡而饮,冲泡方法简单明了,喝茶便融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一融入,便是开启茶叶之千古清饮之源,追求茶叶本质天然的味道,追求喝茶时候的心境、环境、水、茶具……

  清、活、甘、洌、轻。两三个好友于山间清泉之侧,抚琴烹茶,泉声、风声、琴声、与壶中汤沸之声融为一体;于草亭之中相对品茗,独对青山苍峦,目送江水滔滔……

  皇上天天跟着徐景珩一起,虽然都只浅浅尝尝茶的味道,但懂得很多,当即吩咐:“张佐,内监新出的茶盅,也一人一套打包。”

  十位老臣当即大喜。大明人喝茶,一般不用茶盏,喜欢用茶盅。洪武红釉印花龙纹茶盅、永乐甜白半脱胎龙纹茶盅、宣徳宝石红茶盅、宣德黄釉堆花绿龙纹荼盅……都是文人的心头好,一听元和精品出来,第一波收藏,自是欢喜。

  礼部尚书毛澄一个没忍住:“皇上,这白瓷茶盅?”

  永乐甜白釉,也是薄到半脱胎的程度,光照见影,乃是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当今德化窑的纯白釉,釉色纯净,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又叫象牙白、鹅绒白、猪油白。

  可是手里的白瓷的白,仔细看,白而莹润,透着奶白?和皇上喝的牛奶一般,没见过,想要。

  皇上:“!!!”

  “朕烧的!”皇上的声音里透着委屈。要不皇上和徐景珩闹着减少功课?文人学的要学,武人学的要学,风水易经八卦要学,雕刻建房子打铁烧窑……皇上都要学!皇上蹲在大火炉边轮着小铁锤,热的要升天!

  皇上的小模样,忒委屈。众人齐齐发懵。

  “咳咳”“咳咳”,偏殿里都是咳嗽声。皇上还不到五岁啊,这就学的一身本事,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

  皇上生气,有本事谁能和徐景珩说给他减少功课!

  “朕要在湖广开始土地改革。”皇上开口,六位尚书反应过来,震惊。四位阁老反应过来,面色那个难看,桂萼和张璁面露担忧,皇上一律无视,“河套打仗和土地改革没有关系。”

  皇上理直气壮:“朕打算派桂萼和张璁经略巡抚湖广,明天一早就启程,立即在湖广开始丈量土地。安全方面,还是有余庆派人保护你们,需要带上什么,直接和张佐要求。”

  桂萼和张璁心里一震,他们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以为皇上暂时要放弃湖广的土地改革,此刻更是害怕皇上和内阁六部闹起来,就要跪下请罪,哪知道,皇上还没说完。

  皇上小胖脸肃穆:“桂萼、夏言、严嵩……在边镇主持改革危险。这次也不要怕。朕的本意,能办成就办成,不能办成就拖。只要人安全就好。”

  桂萼、张璁震惊,四位阁老和六位尚书更震惊。

  然而皇上说的是真的。

  皇上很珍惜徐景珩制造的大好机会,特别是外有战事,兴王不在湖广,楚王蹦跶不起来的时候。可是皇上也知道这般土地改革的难度,皇上担心,万一事情出来意外,湖广闹起来,真要徐景珩亲自出来收拾。

  “朕已经安排好,湖南、湖北的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都会帮你们。你们这一去,没有必须成功的任务。兴王和楚王激怒朕,朕应下来,就要给办好,但不必须是今年,也不必须是现在。”

  一切,等徐景珩伤好,等朕长大!皇上压下去那份杀心,声音也是平静:“能办到哪一步到哪一步。大明是朕的大明,大明的土地都是朕的土地,大明的人都是朕的子民。朕知道一个子民一个心思,但是,要乖!”

  皇上毫不遮掩他的霸道。大明是朕的,臣子也好,子民也好,都要乖乖的。

  几位阁老内心剧烈震动,偏殿里的十多个人,胆寒心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