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第92节(1 / 2)





  “臣遵旨。”蒋阁老因为皇上一句“大明没有公主”额头冒冷汗。谢阁老瞄一眼皇上出列:“启奏皇上,朝鲜和日本,请求派人来大明国子监学习。”

  “礼貌拒绝。大明人的国子监,四书五经天天啃,算法天文历法退步,何以教导他国之人?既然大明人不愿意自己研究,派人去西域,请学问好的高僧、回回,送来钦天监。”

  谢阁老一颗心颤抖,队伍前面的大臣听着,都一颗心地震。

  因为之前元朝疆域庞大的原因,很多回回在大明,他们的历法先进。可是这一百五十年来,大明的回回世家也变得保守,大明天文观测方面确实退步,可最要他们害怕的是皇上的态度,他们宁可皇上喊打喊杀。

  谢阁老抖着胆子提议:“皇上,大明人不是不愿研究天文算法……”谢阁老后面一句话说不出来。

  众人等候。几位阁老都在心里叹气。要把大明读书人的目光,从四书五经上转移过来,最好的办法是在科举中加入试题。可是,一旦科举改革,大明的未来会如何?

  沉默中,毛阁老挺身而出:“皇上,臣愿意去国子监,改革国子监的学风。既然国子监有算法天文课程,那就好好学!”

  “准奏。”

  费阁老轻轻一闭眼。有毛阁老开始,不也是一样吗?费阁老、杨一清阁老、六部尚书、九司司卿,都站出来陈述自己的事情。到午时,皇上宣布午休,用膳。

  余庆和皇上报告:“指挥使和文老先生,上午与章怀秀一起在工部研究,说要提取什么物质,做另外一种琉璃。下去去西山赏秋钓鱼。按时吃药用饭。”

  皇上眼睫毛一动,表示知道。

  余庆瞄一眼皇上,想说,皇上不好随意出宫,也没有时间出宫,指挥使可以进来……说不出来。

  指挥使上次来豹房,也是一身便服。余庆已经意识到什么。皇上看一眼余庆,只说:“不要徐景珩操劳。”

  余庆一愣,随即精神一震——指挥使不管理日常事务,也是指挥使!他不应该瞎担心。

  未时三刻,皇上再次开始朝会。

  给事中夏言第一个站出来:“启奏皇上,去年一年,大明官员的俸禄统一用银子,大明官员都感念皇上的恩德。只银子的购买力,已经不如大明建国时期。臣提议,适当给提高俸禄。”

  “准奏。有六部协商,内阁票拟。”

  内阁六部齐齐眉心一跳,杨廷和阁老就要出列,却是定国公抢先一步。

  “启奏皇上,给事中夏言要求,给官员涨俸禄。臣也知道,这几年大明事情多,吏部改革后,大小官吏少了两万人,都很辛苦。然臣有不同意见。”

  “大明官员,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三十五石至十三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永为永制……”

  定国公的意思,永乐年间出现俸禄折钞,宝钞不断贬值,形同废纸、官员几乎没有俸禄;宣德年间出现折绢布,将布以高出市价近十倍卖给官员,以苏木、胡椒等等折俸……但如今这些情况都没有了。

  大明的俸禄,是按照粮食来算。一斤顶级大米,洪武年间半两银子,如今一两银子也好,二两银子也好,反正是月俸乘以粮食价格,与银子的购买力没有关系。

  而皇上也听明白了勋贵外戚的反击。

  定国公高举朝笏,疾声高呼:“皇上!大明上上等田,每年亩产稻米三石,上等田二石五,中等田二石,下等田一石。臣略计算一番,若亩产量为两石,一位农民一年劳作,除去赋税,需要耕种四十余亩地,才有九品官的年俸。皇上!”

  皇上一双眼睛,冷酷无情。

  然而定国公有魏国公给出的勇气,不管不顾地喊:“皇上!大明百姓,还有耕种时的农具种子等等支出。而大明的科举官员,都有赋役优免特权,逢年过节都有额外赏赐,致仕有养老银子……皇上,至少从账面来看,大明官员的俸禄,不能说少。”

  “皇上!除非这个清官,他只是清廉,管家不合格,买侍妾小厮。大明的侍妾,大约二十两到五十两银子一个,养侍妾歌姬,更需要花银子。否则臣想不通,为何这般俸禄,不够花用。”

  “皇上!臣不是说,大明清官不能养侍妾,贪官都养,清官更应该养!皇上!臣同意涨俸禄,高高地涨。只臣认为,大明科举之人的免税田,可取消一部分?一些官员名下超额田地几百亩,清官名下空空荡荡,这更不合理!”

  定国公一席话,炮竹一般,雷点一般,响在奉天殿。夏言面色一变,倔强地不开口。六部九卿没想到这般发展,不开口。皇上的目光扫一遍,六位阁老都要站出来,却是武定侯郭勋,人还没出列声音先出来。

  “皇上!臣同意定国公的提议。俸禄要涨,好好地涨,这才对得起大明的清官。万一哪个官员家里子嗣不旺,还没有银子买侍妾,谁都不忍心。可是,大明科举人的免税田,需要清查。否则对清官更是大大的不公平!”

  “皇上,臣附议。”居然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寿宁侯张鹤龄。

  “皇上,臣附议。”这次是皇太后的长兄庆阳伯夏臣。

  “皇上,臣附议。”驻守云南的黔国公沐绍勋。

  “皇上,臣附议。”因为两次战事复爵的成国公朱麟。

  有他们带头,大明的勋贵外戚齐齐露面,正好挨着皇上生日,都在京城。

  朝堂上静的,落针可闻。

  第60章

  皇上单知道魏国公要领着勋贵外戚,和文臣们“大决战”,并不知道具体事项。

  皇上惊喜于魏国公的大动作,对接下来的争斗有了心理准备,眼神越发冰冷,身上冒出来寒气,人看着就更冷漠无情。

  勋贵外戚们的腿肚子打颤,但他们都有魏国公的交代,昂首挺胸地坚持着——魏国公可是指挥使的老父亲,不说皇上向来不在议事的时候砍人脑袋,单说皇上和指挥使的关系,皇上就不会处罚他们,不怕不怕。

  他们不怕了,文臣们真的有点儿警觉了。工部尚书冲出来:“皇上,臣不认同。皇上,给事中夏言要求涨俸禄,议题是该不该涨,涨幅多大。和土地改革无关。”

  紧跟着兵部尚书也冲出来:“皇上,大明官员的俸禄,乃是根据粮食来定。然大明的物价上涨,不光是粮食。京城房子的价格已经对比洪武年间,翻了十倍。而粮食的价格,一直维持在十文左右。”

  都察院的老御史也冲出来:“皇上圣明。俸禄该涨。臣也知道官员涨俸禄加大国库负担。然定国公的道理非常对,大明的官员俸禄不少,不是必须涨。”

  文臣们一个个抗议勋贵们的反击,甭管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世家派、清流派……反正他们都不同意动他们的土地。

  勋贵们都冷笑。寿宁侯张鹤龄第一个:“皇上明鉴。皇上,北京城的官署会馆一条街挨着一条街,最不济租房子住也好。没有几代积累,有几人可在北京城买房子?内阁主持土地改革,大明的宗室外戚勋贵,多出来的土地都退回,罚没银两,甚至明堂正正的御赐土地,也收归国库,臣等没有怨言。

  可是臣等不服。皇上!大明土地兼并严重,臣知道,可这土地不光是宗室外戚勋贵兼并的!皇上!仁和公主的土地被罚没一半,代王一系的郡王将军被降级,庆成王的妻妾归于律法……皇上,为何我们大明,就文官们的土地不能动?”

  寿宁侯张鹤龄的声音里,满满的都是阴森森的恨意,文臣们当然要反驳,冷不防宣宗孙皇后的娘家人喊出来:“皇上!皇上的皇庄都归于国库,皇上!他们文臣,比……”

  后面那句话他没有机会说出来,吏部尚书毛澄一脚踹过去——魏国公的意思是土地改革再深入,不是逼反文臣,瞎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