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第106节(1 / 2)





  蒋冕、毛纪,一起心灰丧气。王守仁、谢迁、杨一清、费宏,一起装柱子。

  本来大明的杂学,就因为皇上喜欢有抬头的架势,不说别人,蒋阁老的三个儿子就能和蒋阁老叫板,就要去天文台看星星。

  再加上这般改革,大明的工匠们,商者们,都在老百姓面前刷一波存在,唯有科举士人,引起之前那场清查土地风波,形象大跌,再加上朝廷涨俸禄的事儿,老百姓都说皇上对读书人仁慈——

  皇上这是在逼迫大明的官员,适当放权!

  七位阁老想明白,心里的难受劲儿淹没脸上的道道皱纹,眼泪花花的,一个个都来找皇上,那模样儿,就差说皇上“卸磨杀驴,忒不道义”。

  就连红石头的鬼鬼们都起哄:“说好的‘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皇上你咋说变心就变心?”学着隋文帝袖子一扬:“哎呀呀~~~皇上呀~~~你这个负心人呀~~~”

  皇上不搭理鬼鬼们的起哄,一副忒无赖的“痛心疾首”模样:“各级官员要那么多的权利作何?官员下面的小吏欺压百姓,官员们不知道?一个县令,手底下三十个师爷,自个儿就知道天天吟诗作赋……”

  皇上后面的“钻营附会……”没说出来,七位阁老却都明白,一时真哭出来——皇上真的对士族不满意了,真想着收回“朕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

  七位阁老不敢去赌皇上的心软,或者手段,麻溜儿回来文渊阁,一起心里发狠,大明士族要保住手里的权利地位,最需要的是,功劳。

  七位阁老“知耻后勇”,也不和皇上委屈了,对于清查贪官恶吏也不再手软,打定主意,培养一批好官、清官、能官……争取民心。

  如此这般,到二月十二奉天门小朝会,内阁六部九卿达成共识,一项项事情安排下去,短短三天,刑部大理寺的大牢又满一波,国库又满一波。

  除了部分官员天天担惊受怕,其他官员都感觉挺开心的,无他,下去一个贪官,官员的名声好一分,他们也少一个竞争的不是?叫你们贪污,叫你们天天炫富!

  留下来的,都是心里打着小算盘。吏部在毛澄的带领下,天天忙啊忙啊忙得满嘴起泡;礼部忙着今年的科考试题;户部的人天天打算盘红光满面……

  如此这般情况下,二月十五,大朝会,文武百官都意识到有大事发生,都紧张又期待。最轻松·皇上五更天爬起来,打拳读书,穿衣用膳,一身大红四团龙常服,乌纱翼善冠,踱着小方步,挺着小肚子,去上朝。

  天色黑漆漆的,八个宫人提着八盏宫灯走在前面,两列侍卫们护着皇上,身边的张佐当笑话说,谁谁谁没睡醒跌到金水河里头,谁谁谁睡着了撞柱子……

  皇上表示关心:“部分官员住的地方距离紫禁城太远,确实不大方便,上朝的时间统一延后两刻时。”

  张佐只笑:“皇上仁慈。奴婢认为,有些人定力不足,睡得晚,延迟一个时辰,他们还是犯困。”

  皇上不明白,晚上不睡觉做什么:“要按时睡觉,乖乖的。”

  张佐眼睛一眯:“皇上说得对!皇上,他们都不乖乖。”

  皇上板着小胖脸,余庆瞄一眼张佐,也不给那些人说情。

  卯时六刻,天边露出鱼肚白,皇上来到奉天殿丹陛边,见到早到的一些大臣,平时不注意,今儿一看,有精神的,没有几个,大部分都是没睡醒的样子,行礼的声音也是有气无力。

  皇上上了心,看什么都觉得有问题,不满意:“爱卿平身。可是都没睡够?”

  谢迁心里一跳,瞬间醒困:“皇上,臣等都睡够了。”

  皇上对谢阁老的表现小小的满意:“要按时睡觉。若是认为早朝时间太早,有礼部商议,延后两刻钟。”

  谢迁哪里敢答应:“皇上仁慈。早朝时间和睡觉时间不冲突,睡眠不足的人,延迟一个时辰,也还是爬不起来。”

  皇上根据自己被徐景珩罚的经验,特理解的小样儿:“看书不能太晚哦。朕知道春天到了,都想着去蹴鞠斗鸡,不能耽误正事儿哦。”

  谢阁老:“!!!”谢阁老突然特同情跟随皇上南下的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皇上言之有理。臣等一定好好督促他们,不能因为朝廷宽容,不砍手脚了,就放肆地蹴鞠斗鸡。”

  谢阁老笑得满脸菊花开,皇上有模有样地点小脑袋,还和谢阁老分享他的斗鸡小白,和在场的蹴鞠斗鸡爱好者约好,哪天一起打比赛。

  说的谢阁老也满心期待,君臣一起回忆去年的蹴鞠斗鸡盛况,互相吹捧着赞美着,奉天殿门口,气氛一时变得特欢乐。

  皇上找到新玩伴挺开心。随后到来的官员们,甭管多困,一听到这事儿,都立马醒困,特欢乐。蹴鞠斗鸡好啊,不光是宦官们会,我们也会玩啊皇上。

  对刚刚选出来“八虎”挺满意·皇上,自然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卯时七刻,奉天殿里灯火辉煌,百官列队,大力太监鸣鞭,礼仪大太监尖声高喊“上朝~~~”皇上从正门进来奉天殿坐到龙椅上,锦衣卫站两头,百官行礼,议事开始。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先做一个保守的开始:“启奏皇上,有关皇上南巡事宜,按照计划,大约四月份出发。沿途所经地方,看情况下去龙舟。跟随人员名单,拟定中,再做核实。”

  皇上小胖脸严肃:“准奏。”

  蒋阁老出列:“启奏皇上,去年大明收录一批科举功名的民间人士,都经过礼部严格考核,考察一段时间后,都合格。臣建议,在八股取士的基础上,增设博学宏词科,在吏科和博学科之间,不按照八股文考核,广纳民间各行业有才之士。”

  “准奏。”

  谢阁老出列:“启奏皇上,河套三分之二收归大明,山西要修桥铺路,可修到河套。有大明工匠统一研究,修建一条大明和蒙古的友谊大道。”

  皇上惊喜,这不就是修到蒙古老家?

  “准奏。”

  阁老们、六部尚书、各司大臣……一一出列。礼部尚书金献民的一道上奏,引发满朝堂热议。

  交趾发来消息,后黎朝结束,权臣莫登庸于年初,篡夺帝位,建立莫朝。祈求大明承认其身份,册封亲王,还表明要归还大明部分土地。

  一部分大骂莫登庸给大明人丢脸。

  一部分人大骂,莫登庸退回来的土地太少,没有诚意。

  反正没有一个认可莫登庸。

  皇上听得稀奇,目光落在礼部尚书的身上。

  礼部尚书金献民,黑着一张脸,难以启齿:“皇上,这位莫登庸,先祖乃是广东人,还是元朝状元莫挺之的七世孙、莫邃的五世孙。莫登庸祖籍永乐年间的南策州,交趾叛出大明后,其祖父迁居到宜阳古斋社,迎娶当地女子,生下莫登庸。”

  皇上还是不大明白。

  群臣表情古怪。

  金献民一咬牙:“皇上,交趾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政权国土。自从交趾判出大明,交趾立国,一直野蛮不训。然事情分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