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章(1 / 2)





  沈旭跃抬头看了一下灰蒙蒙的天空,云层厚厚的,遮天蔽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烟消云散,得见青天和朗日。

  晴天还没来到,冷雨倒是先来了,淅淅沥沥的,寒风刺骨,又潮又冷,人们总算可以歇息一下,不用去出工了,这年头,农民唯一的休息日,便是雨雪天。这也仅仅是指露天地里的活可以停下来,室内的工作还是要继续的,赵明月还得去席场编席。

  新芦苇早已收了回来,现在正是编织旺季,编席比在露天地里干活又好一些,起码不用风吹雨打的,但是有一点不好,冬天特别干燥,容易伤手。天冷了,苇片子也冷得发硬,锋利得跟刀子似的,稍不留神就被苇片子割伤了,所以每个女人的手都被割得伤痕累累,长时间都难以愈合。

  赵明月买了蛤蜊油涂抹,但还是不够滋润,伤口愈合得很慢。而且双手经常暴露在空气里,虽然时常都在动作着,也还是免不了长冻疮,等到一忙活起来,双手发热了,冻疮就开始发热发痒,特别难受。赵明月准备明天上街去买点细毛线来织一副手套才行。

  结果这天夜里突然下起了雪,雪花纷纷扬扬,到第二天都没停,地面上全都白了,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的跑去堆雪人,大人们总算有理由在家烤火不出门了,忙碌了一整年,也该歇息两天了。下雪了,路面湿滑,赵明月就不能去赶街了,只好又跑到席场去上工。

  傍晚,赵明月从席场下工回家,雪已经停了,天色已经暗了,外面没什么人在走动,孩子们玩了一天雪,此刻也乏了。还有两天就过年了,明天开始休息不去上工,在家好好歇歇,看看书。走到那丛凤尾竹边的时候,闪出来一个人影,对方叫她:“赵明月。”

  赵明月猛地一抬头,发现居然是沈旭跃,她略有些诧异:“沈书记。”

  沈旭跃快步朝她走了过来:“才下工啊。天好冷,席场冷不冷?”说话的时候嘴里还冒着白气。

  赵明月朝他摇了摇头:“还好,席场人多,不算太冷。”

  沈旭跃将揣在口袋里的右手拿了出来:“上次看你的手被划得都开口子了,昨天去县城,看到有这个,帮你买了一盒。”他展开手,居然是一盒片仔癀珍珠膏。

  赵明月诧异地看着那盒珍珠膏,这个年代这种膏在他们这边很少有卖的,通常只在大城市才有,她怀疑他们县城会有卖,不过心里却是甜丝丝的,没想到沈旭跃会注意到这个小细节,她垂了眼帘不敢看对方,问:“谢谢。多少钱呀?”

  沈旭跃看着她:“不要钱,我送你的。”

  赵明月犹豫了一下,接了过来:“谢谢你。”

  沈旭跃看着她的手:“你长冻疮了?”

  赵明月将手收回来,放到身后,点了下头:“长了一点。”

  沈旭跃说:“我们屋的刘卫国脚上也长了冻疮,他用麻雀脑子涂了几次,好像好了。不过那东西挺恶心的,有点吓人。你可以用茄子梗烧开水多泡几次,这样也会好,就是效果有点慢。”

  赵明月笑起来:“好的,谢谢沈书记。”

  沈旭跃一直听她喊自己书记,总觉得心里不得劲,想听她叫自己的名字,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自己的要求来,算了,以后再说吧。沈旭跃说:“那么……我先回去了。”

  “好,沈书记慢走。”赵明月点点头,低头看着他脚上的解放鞋,估计是在雪地里站久了,鞋子面上已经湿了,他会不会也长冻疮呢?赵明月站在原地,等着沈旭跃的身影跃绕过凤尾竹,消失不见了,才折了一根竹枝,就着雪地里沈旭跃的脚印比划了一下,然后拿着那段竹枝回家去了。

  胡年春是个标准的家庭主妇,一有空就想法子缝缝补补,保证全家人的衣服整齐干净。她做鞋子也是一把好手,赵明月不止一次见母亲做过,但她自己从未尝试过,如今她有了做一双棉布鞋的念头。就是现在有点晚了,她又不大会做,恐怕等做好就已经天气暖和了,即便如此,她还是决定要做一双试试。

  胡年春发现女儿转了性子,开始学着要做鞋子,觉得好奇,也很支持,虽然现在都开始流行穿解放鞋,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做的布鞋穿得贴脚、透气、舒心,每年都坚持给家人一人做两双鞋子。胡年春看着女儿剪出来的鞋底样子:“明月,这么长的脚,给谁做呢?”

  赵明月说:“很长吗?我也不知道给谁做,就是想试着学学。”

  胡年春看着女儿:“就算是试着做,也该按照能穿的尺寸来啊,否则不就浪费了?”这年头什么都精贵,就算是纳鞋底的边角布料也是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

  赵明月看着母亲:“那我看看,给我三哥穿应该可以吧。”对不起,三哥,借你做一下挡箭牌。

  胡年春笑起来,儿子女儿的感情真好:“你对你三哥还真好。”

  “那当然,我三哥对我也好啊。”赵明月皱皱鼻子。

  赵明朗回来了,进了赵明月的屋:“我听说有人要给我做鞋子?”

  赵明月正坐在床边,用浆糊将白布一层层糊上去,另一只鞋底已经糊好了,她抬头看着赵明朗,冲他憨笑了一下。赵明朗拿着那只已经粘好的鞋底,用手比划了一下:“这脚比我的还长啊,不是给我做的吧,丫头?”

  赵明月赶紧将鞋底抢回来:“嘘,三哥,这不是给你做的。你别告诉咱妈。”

  赵明朗在她身边坐下来:“那是给谁做的?爹的脚还没我的脚长呢。”

  赵明月不说话,她要是说了,肯定要被赵明朗笑话死去。赵明朗在她的床头看到了一个盒子,拿过来一看:“这是什么,雪花膏?哪来的?”

  赵明月赶紧抢回来,放在枕头下藏起来:“别翻我的东西。”

  “好啊,赵明月同志,你老实交代,背着我们和谁偷偷来往?”赵明朗严肃地说。

  赵明月扭头看着她哥:“没有偷偷来往。”

  “那就是光明正大的?”赵明朗说。

  赵明月咬着下唇,犹豫了片刻,才说:“是沈旭跃送我的,他看见我手开裂了,送了一盒珍珠膏给我擦擦。我说给他钱,他不要,我总不能白要人家的东西,就想做双鞋子给他。算是回礼。”

  赵明朗说:“你们这一来一往的,不是偷偷来往是什么?小两口之间才这么干呢。明月,这要是给人知道了,对你的名声可不好啊。你们这关系不清不白的,凭什么要给他做鞋子?”给陌生男人做鞋子,那就基本等于表白了,说明她喜欢对方。

  赵明月抬起头看着赵明朗,眨了眨眼睛:“这有什么关系,你没穿过有芬姐给你做的鞋子?”

  赵明朗被妹妹一下子问住了,他跟于有芬也是在私底下交往,并没有公开,于有芬以前确实给他做过几双鞋子,不过今年好像没有了。

  赵明朗站起来:“好吧,随便你,我只是觉得女孩子应该矜持一些,不要那么主动。”

  赵明月说:“我知道分寸的,放心吧,哥。”又不是她主动的,她不过是投桃报李罢了,反正她现在知道了,自己绝对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拂云的风扔了一颗地雷jj还是死抽,昨天从更新一直清缓存,但是网页一直显示不出来,到晚上才显示,我每天准时十二点更新,雷打不动,所以还得麻烦大家自己翻一下了,抱歉。

  第三十章 饺子

  过年这天,天终于放晴了,和暖的冬阳如温暖的手,照拂在厚厚的积雪上,反射出白亮耀眼的光芒。积雪在暖阳的温柔抚摸下,消融无声,化为涓涓细流,顺着屋檐下亮晶晶的冰棱子滴答下来。不时有晶莹的冰棱从屋檐下掉下来,孩子们也不怕冻,将冰棱子拿在手里,到处去嬉戏玩闹。

  大队食堂的烟囱里飘着炊烟,屋子里热闹沸腾,知青们都聚在一起过年,大家都卷起袖子,自己动手准备年夜饭,菜蔬是队里配给的,他们又自己凑钱去买了些肉类。知青们本来就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花钱比村民们大方多了,如今又有不少人都已定了去向,马上就要回城,自然要好好庆祝一下,所以这个年过得是前所未有的丰盛。

  沈旭跃从小是在北方生活的,特别喜欢吃饺子,他去县城采购的时候,看见有面粉卖,便用粮票买了五斤白面,准备回来包饺子。此刻一群年轻人便在厨房里和面剁馅儿,饺子馅儿是白菜猪肉馅儿的,虽然白菜多了点,但也挡不住人们向往饺子的热情。只听得刀敲砧板的叮咚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响成一片,这个年,是大家来这边后过得最舒心的一个年了,虽然还有不少人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子,但是那么多人都可以回去了,到自己应该也快了,大家都信心满满。

  有人提议唱歌,于是厨房里便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从《社会主义好》一直唱到《打靶归来》,刘卫国说:“经常听这些,来点不一样的,老沈,给我们唱点不一样的吧。”

  “对啊,老沈,给我们唱一个吧。过完年,我们好多人都要走了,以后想听都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