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婚后我做了皇后第92节(1 / 2)





  与此同时,云韶殿。

  淑妃拆开宫人呈上的信件,饶是做足了心理准备,仍大吃一惊。

  孟家派去灵州探查孟大郎下落的人马空手而归,孟大郎似是凭空蒸发,不见任何指明他去向的蛛丝马迹,但他们却带回另一个重大消息,岐王与王妃的婚宴上走水,死伤惨重,刺史府的官员们因醉酒逃跑不及,几乎有大半折在了里面。

  同日去赴宴的军中将士也有伤亡,但这些人毕竟会功夫,有的逃离时还顺手救了一两个。

  淑妃逐字浏览遇难者名单,孟家的细作全在其中,无一幸免。

  她不禁陷入沉思。

  是谁?会是岐王故意设局吗?可据说时缨也受了伤,许久没露面,连学堂都不再去了,而且有传言称,宴席上的大火正是出自她手,她怨恨岐王强取豪夺,决计与他同归于尽。

  如果不是他,难道……是狗皇帝?

  除了他,谁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至于时缨,她想到那个女孩素来沉静淡然的面容,时缨生性善良,绝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让那么多无辜的人陪葬,十有八/九,此举是时文柏胁迫,他与皇帝沆瀣一气,专程与孟家作对。

  狗皇帝觉察到刺史府藏了孟家的人,便让时文柏联络时缨,令她配合他们演这场戏。

  时缨不甘流落北疆,想要回到安国公府,只能听之任之。

  想通其中关窍,她恨恨地将信纸揉成一团,这时,宫人通报,太子大驾光临。

  太子走进门,淑妃收敛心绪,不动声色地问道:“前些天,本宫让你传奉御给太子妃请个平安脉,结果如何?”

  太子妃嫁进东宫已有三月余,却始终没有喜讯传出,她虽不好直言催促,内心却难免着急。

  皇帝已经开始不信任孟家,太子若想坐稳储位,皇长孙会是一个重要筹码。

  太子额头冒汗,陪笑道:“奉御说没什么大碍,只是子嗣的事急不得,须得看缘分。他开了些药方给太子妃调养,假以时日,定能让阿娘抱上孙儿。”

  淑妃又问了几句,稍许放下心来,神情却依旧严肃,将灵州那边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他。

  太子大惊失色,难以置信道:“阿娘的意思是,陛下与时文柏联手对付孟家,唆使阿鸾纵火,将孟家安插在灵州的线人一网打尽?”

  他才知道,孟家已经把手伸到灵州,难怪先前他自以为“逍遥散”的事做得天/衣无缝,却还是被母亲觉察。

  但眼下更重要的并非这个,倘若皇帝与孟家翻脸,倒霉的定是他们母子二人。

  “本宫没有确切证据,也无法下论断,但你表兄被暗中送往灵州,必定是陛下所为。岐王在朝中无人可依,仅凭一个没有实权的荣昌王世子,绝无可能在刑部和大理寺眼皮子底下偷梁换柱。”淑妃凝重道,“如果……我是说如果陛下终将抛弃孟家,你会作何选择?”

  太子连忙跪下:“儿自当与阿娘共进退。少了我,陛下还有其他皇子,但阿娘却仅我一个儿子,我也只有您一位阿娘。”

  淑妃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你回去吧,记得多与太子妃亲近。至于那时良娣,倘若时文柏居心不良,她也未必是清白之人。指不定他们早有准备,打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给你下套。”

  她此言并非给时绾泼脏水,近来不知为何,她屡次想惩罚时绾,都会被皇帝劝阻,说什么时家现在还动不得,时绾区区一个太子良娣,难道还会威胁到她的权威不成?

  而今看来,狗皇帝果然早就和安国公府暗通款曲,才对时绾处处维护。

  时文柏忘恩负义,也不记得当年是谁把他一个穷书生扶持到达官显贵的位子。

  见太子犹豫,她顿时声音一冷:“听到没?”

  太子不敢顶撞她,顺从应下,行礼退出殿外。

  出门后,他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他没胆量告诉母亲,太子妃迟迟未曾怀孕,问题实则出在他身上。

  早些年他随孟大郎出没烟花柳巷,纵情声色,落下后遗症,导致子嗣艰难。在他的威逼利诱下,医官答应守口如瓶,暗中为他调理。

  但愿那些药方能够尽快起效,了却他一桩心事。

  回到东宫,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去往太子妃的宫殿。

  母亲正为时家的事恼怒,他没必要赶在这时候拱火添柴,否则对时绾也没有好处。

  他不相信时绾会和时文柏串通,她性情单纯,又失去了一部分记忆,那些勾心斗角、弯弯绕绕的事,她这辈子估计都想不明白。

  而且她在宫里能做什么?母亲怀疑她有诈,简直是杞人忧天。

  他打定主意,先在太子妃寝宫待半日,等到夜深,再悄悄去时绾那里快活。

  -

  时绾收到宫人传讯,天色已渐暗。

  今日皇帝得闲,约她到“秘密地点”相会,她嘲讽地勾了勾嘴角,起身去沐浴更衣。

  那次之后,皇帝食髓知味,与她一直维持着见不得光的关系,但他言出必行,淑妃再也没能刁难她,她在宫里的日子好过了许多。

  每次看到淑妃内心里恨不得将她生吞活剥、表面却只能强颜欢笑的模样,她就万分愉悦,与皇帝玩一玩,换得自己神清气爽,这笔买卖实属稳赚不赔。

  待她慢条斯理地收拾完毕,穿上皇帝最喜爱的衣裙,窗外夜色浓酽,整座皇宫仿佛都陷入沉睡。

  宫人送她出门,她提醒道:“万一太子殿下来找我,就说我身体不适,今日不便伺候。”

  -

  另一边,荣昌王府。

  慕潇将新收到的信件递给时绮:“堂兄与堂嫂借婚宴设局,将陛下和孟家的眼线一并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