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节(1 / 2)





  迟迟满面惊讶,看看老树精,又看看守护神。

  老树精也察觉到了,它摸着自己新长出来的五官,兴奋得不行:“尊上好厉害!尊上最厉害!”

  听完了老树精的夸赞,守护神又转头看向迟迟。

  迟迟一怔,对着守护神犹豫地也夸了一句:“尊上……好厉害。”

  守护神似乎这才满意了,他站起身,对迟迟说:“早点回来。”

  然后消失在原地。

  差点就掉进温泉里,迟迟不敢再下去,她抱着老树精,叫来宫人替自己整理好衣服,离开了温泉。

  在屋子里用了午膳,又和长出五官的老树精玩了一下午,迟迟赶在天黑前回到了皇宫。

  她撩起帐子让老树精躲在床上,然后去暖阁和明帝王皇后吃晚膳。

  不过明帝却没有来。

  “皇祖父怎么还不来?”

  王皇后替小孙女盛了一碗汤:“皇祖父有事情要处理,今天就不回来和我们一起用膳了。”

  迟迟点点头。

  但是接下来的好几天,明帝都没有再回柔仪殿。

  原本去完小温泉,迟迟就该接着和明帝一起去上朝,可是第二天早上,徐公公就亲自到小皇储的寝殿里来通报,说这几天她可以继续休息,不用每天都去前朝了。

  迟迟拦住他:“出了什么事呀?”

  因为明帝说过,如果小皇储问起原因,可以不必隐瞒,徐公公于是说:“是西南的旱情,每年都有的,陛下正和大臣们在议事厅商议对策呢。虽然不用去前朝,不过陛下说,要是小皇储想去议事厅,也可以去听一听。”

  冬去春来,天气逐渐暖和,春耕也开始了,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水灌溉耕种,不过每年这个时候的西南,雨水落得少,常常缺水。要是久不下雨,渐渐地就会变成旱灾。

  所以每年开春的时候,明帝就会和朝臣们商议,先做好准备,以免真的出现灾情。

  这些都是迟迟自己从议事厅里听来的,她还是坐在帘子后面,听着大臣们你来我往,说要怎么处理应对。

  现在迟迟已经不会再打瞌睡了,听到一半的时候,明帝还问她:“小皇储觉得如何?”

  之前大臣们已经说遍了各种妙计良方,比如修水利,备粮草,迟迟觉得很有道理,皇祖父突然这么一问,她努力思索了一会儿,最后说:“既然出现旱情的时候正好是春耕的时候,那旱情结束,会不会影响耕种呢?如果能换成不怕旱的作物就好了,这样就算有了旱情,大家还是可以吃上食物,也不用千里迢迢运送粮草。”

  一位大臣突地一笑,拱手道:“小殿下果然奇思妙想。”

  剩下的人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奇思妙想奇思妙想。”

  明帝咳了一声。

  霎时间,议事厅又恢复了安静。

  等明帝决定好了旨意,带着小孙女离开议事厅,迟迟才问他:“是不是我说错了,他们好像并不同意我的话。”

  明帝背着手慢慢走着:“迟迟想得很好。但这样的作物难找,况且就算找到了,适不适合在西南栽种生长,又怎么改变百姓的饮食习惯,还是另一回事。”

  看小孙女低落的样子,明帝笑着安慰她:“这没什么,一时间做不到并没什么关系。要是既做不到,又想不到,那才是大问题。”

  迟迟抬起头,明帝揉了揉她的脑袋:“今天就到这里吧,一会儿皇祖父为你挑几本书,你再去看看。”

  但是迟迟忽然说:“要是能按时下雨,是不是就没有旱情这种事了?”

  明帝一愣:“自然是。可是——”

  可是哪有那么顺遂人心的事情,都是看老天爷的脸色。

  迟迟于是试探着问:“那皇祖父为什么不请守护神帮忙呢?神仙不是都可以呼风唤雨吗?”

  听小孙女这么一说,明帝立刻戒备起来,小心翼翼地问小孙女:“心肝啊,你是不是又去石林了?”

  迟迟抿着嘴唇,摇了摇头。

  明帝松了口气,又叮嘱她:“守护神有自己的事要做,从不与凡人往来。况且这样的琐事太多,要是都去请守护神帮忙,守护神岂不是没有清净的日子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去打扰他。”

  因为每年都有这样的事情禀报上来,应对的措施已经成了惯例,明帝拟了旨意传达下去,大臣们山呼圣上英明,以为今年也如往年一般,西南马上就会迎来雨水,缓解旱情。

  但一直等到三月,西南都没有降下一颗雨。

  堂堂一个魔尊,做的都是烘衣服、做手办、放烟花,还有用法术看小公主这种事。

  啧。

  第26章 西南旱情

  天气暖和起来了,迟迟身上的冬装也都换成了轻便的春装。针工局为小皇储做了新的常服,上面绣着的都是一条一条欲飞的金龙。

  迟迟就穿着这些新衣服去朝堂,去议事厅。那些大臣眼观鼻,鼻观心,毫无心理障碍地朝着她下拜,好像大家都已经接受了,他们的小皇储是个女孩儿,以后的天子也是个女孩儿这件事。

  不过很快,迟迟就知道,只是表面如此而已。

  西南整整三个月没有下雨,这件事到了三月初,突然在朝堂炸开。

  以前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不下雨,水库里的水都被晒干,拨去的粮草也被食用殆尽,西南附近的粮仓已经空了,再也不能为灾民提供食物。饿殍遍野,西南的官员想尽办法,连祭祀祈雨都做了好几轮,却一点要下雨的动静都没有,最后实在顶不住,快马加鞭报给京城,希望京中能有决断。

  旱情比想象中严重,明帝先下令调兵调粮,然后在议事厅里向朝臣征集意见。调粮赈灾只救得了一时,要是再不下雨,再多的粮食也救不了西南的百姓。

  有大臣说,请陛下亲自去祈雨,一定能感动上苍降下甘霖。也有大臣说,或许是最近出了什么事,让上天震怒,所以才降下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