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霍妩本想再说几句,听了父亲这话,忙紧紧把嘴闭上。

  沈容显然担心坏了,等霍妩躺进锦被里都不肯走,霍妩劝了她半天,她才一步三回头地回房去。

  见母亲走远了,霍妩一下子跳起来,披上大氅,避过守夜的仆从偷摸着往祠堂走。她轻手轻脚地推开一条门缝,霍陵正笔挺地跪在冰冷的地上。

  霍妩钻进门,听见脚步声,霍陵回头,下一刻,他瞪大了眼睛,“阿妩,你怎么来了?快回去,大晚上的也不怕受寒。”

  “我马上回去。”霍妩把背在身后的软垫拿出来,要垫在霍陵膝盖下,“你快垫上,真这么跪一晚上,膝盖得疼死了。”

  “阿妩……”霍妩听霍陵声音不对,看过去时,发现霍陵眼眶都湿了,“都是我不好,没看系你,我听父亲和大哥说了,都赖我,你差点背拐子带走。”

  他不敢想,他这个阖家捧在手心里娇养着长大的小妹妹,要是真被带走,会成个什么样子。

  “好了。”霍妩小大人似的为他擦擦眼泪,“我这不是没事吗,而且没有下一回了对不对?二哥我先回去了啊,呆久了被发现可不好。”

  她转身欲走,霍陵一把抓住她,一字顿一句地道:“妹妹你放心,绝对、不会有下一次!”

  “嗯!”霍妩回头笑笑,依旧是全然的信任,“我当然最相信二哥啦!”

  只是霍陵却久久不能释怀,霍妩苦哈哈地发现,霍陵简直变得比母亲还要可怕,她白日里出个门,霍陵定要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不在时,竟还想着叫她带上一只卫队!

  霍妩耷拉着脑袋想,也不知二哥到底几时才能放下这回事呐!

  又是三日,日头大好,大昌陛下携皇室子弟亲上迦山,为民祈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迦山长年立于皇城中,山顶的绝应寺更是有国寺之称,寺内长年钟声宏亮,香火不断,皇权更迭间,这座古刹依旧矗立在那里,陛下登基后,又着意修整,寺内琉璃瓦脊,庄严宏传。

  更何况这十几年,绝应寺由赫赫有名的了明禅师坐镇,更成为天下百姓眼中的佛教胜地。

  一整套祭祀流程毕,不说卫旌笙,连卫昶霖面上都露出疲惫来。卫旌笙活动了一下筋骨,见卫蔺沣似乎想往他这边走过来,他皱了下眉,先一步走出殿内。

  风吹得寺外的竹林沙沙作响,卫旌笙静静地站在那里,他突然听到有人靠近的声音,猛地一回头:“谁!”

  有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身披袈裟,站在他不远处,老和尚笑道:“小友可愿与老头子饮一杯茶?”

  卫旌笙有些恍惚,良久,他听见风中传来自己的回答:“了明禅师。”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会揭晓前世的事。

  小剧场:多年后,大舅哥和妹夫闲话家常。

  大舅哥磨牙:敢情我当年急得要死还被罚跪那会儿,你正花言巧语地带着我妹妹到处玩呢是吧

  妹夫哼哼:还真敢提,要不是我来的及时,现在都不知道要去哪儿找我媳妇呢

  大舅哥:你!你个不要脸的小白脸子,有本事跟爷上校场啊

  妹夫:呵,恕我直言,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需要我提醒你吗,你早就被我这个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大舅哥:老子要宰了你!!!

  我今天拿手机码字,码到一半的时候退出去查了个资料,再开晋江的时候前面码的全!没!了!

  不瞒你们,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气成河豚,需要小可爱多收藏多评论才能好,啾咪

  第21章 前尘

  禅院内,有风拂过,带来竹子的清新和山风的凉意。

  卫旌笙跪坐在廊下,背挺得笔直,了明禅师慢悠悠地走过来,放了一套茶具在他面前。

  老人坐到他对面,抬手为他们煮茶,他年纪大了,手上爬满了褶皱,拿壶时却稳定的很,卫旌笙伸手接过,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按说茶斟七分满就够了,他却恍然未觉,直斟至满杯,待老人出言提醒才放下。

  了明禅师叹道:“裕王殿下,多年不见,你可还好?”

  卫旌笙执茶盏的手微微一颤,滚烫的茶水溅到他的手背上,他仿佛也觉不出痛,茶盏在他手里,好似下一秒就要被他给捏碎了般。

  了明禅师把茶盏从他手里挪出来,“殿下何以至此啊。”

  他语意悠长,话里的深意,他知,卫旌笙亦知。

  卫旌笙低着头,老僧入定般久久不语,了明禅师也不再开口,只静静地饮一口茶。

  “大师……我如今,可是在梦中吗?”卫旌笙的声音极低,似乎并不想这个问题被地方听见。是以话一出口,他就自嘲地笑道,“大师不必回答我,就算是梦,我也认了。”

  了明禅师道:“长梦一生,悲欢几何。过往种种皆如浮尘过境,殿下,你还是不能放下吗?”

  卫旌笙紧紧攒着拳,“这个问题,我记得大师曾问过我。旌笙的答案,与当时无异。”

  了明禅师眼前浮起淡淡的雾气,他呢喃道:“我与殿下,这是第四次相见。”

  卫旌笙笑:“是。只是前三次,大师见我时,我总是狼狈得很,叫大师见笑了。”

  “殿下哪里的话,殿下,是至情至性之人。”了明禅师也笑。

  他记得与卫旌笙第一次见时,卫旌笙还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随陛下祭祀后,避开人群来到他的禅房,恭恭敬敬地问他,是否相信鬼魂夺舍之事?若真有此事,身体的主人又是否有重新夺回自己身体的可能。

  当时了明只觉得这七殿下问的问题奇怪的很,更何况他从未听过这等奇闻异事,只以为这是年轻郎君的奇思妙想,故而不曾太过在意。

  卫旌笙也没有深究,与他闲说了几句,便下山去了。

  此后数年,他听来寺中的香客说起过,七殿下卫旌笙少年英才,很受陛下重用,小小年纪,就敢自荐使节,深入辽帮,面对那些个蛮子丝毫无惧,不费一兵一卒,全凭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为大昌带来三十年的停战协议,陛下圣心大约,敕封他为裕王,食邑千户。

  就连他寺中的小沙弥都知道,裕王殿下面若冠玉,府中又清静,每每骑马出行,不知要引多少小娘子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