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我有千秋之法,当择取经人传于世间(2 / 2)


李彦道:“龙气有损,天子失德,正是可用之机。”

“是!”

玉净稽首,飘然出了圣境,先是看向西北方向,感受到了那边的天裂地动,灾祸连连,再看向北方,掐指一算,微微颔首。

入京师,择传法!

……

“请公公再去通报!”

“哎幼,胡部堂,万岁爷炼丹,便是老祖宗都不敢惊扰啊,还是多候一候吧!”

胡宗宪等在殿外,听着太监阴气的声音,努力控制住情绪,不让眉毛皱起,露出明显的焦虑之色。

关中大地震,灾情化作一封封信报不断传入京师,时时刻刻都有大批大批的灾民死去,陛下居然还沉浸于炼丹之中?

“妖道祸事!”

从小养成的忠君观念,终究让他不会直接责怪君父,而是转而将怒火对准皇帝身边的人。

自从天师居于武当,再未入京后,嘉靖身边最受宠的道士,变为了出身正一派符箓三宗的龙虎山张玄庆、茅山蓝道行和阁皂山葛雷。

这三位道士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但对于嘉靖,自然是言听计从,凡事都顺从上意。

相比起来,朝天宫和神乐观倒是上书,劝谏陛下迎回天师,却是石沉大海,只能回归南方,声势又降了下去,重回昔日。

且不说大明道门势力的兴衰更替,胡宗宪苦候了足足三个时辰,终于在天色彻底暗下之际,吕芳出现在了面前:“胡部堂,万岁爷唤你进去。”

胡宗宪轻轻点了点头,跟随着这位走入殿内,在一片丹气中,到了一张纱幔前。

吕芳轻声道:“万岁爷,胡宗宪来了。”

胡宗宪在外面拜下,神情一板一眼,语气里依旧是十足的尊崇:“臣叩见圣驾!”

里面传来了嘉靖低沉的声音:“三个时辰……等急了,进来吧!”

胡宗宪抿了抿嘴,回到紫禁城后,嘉靖依旧保留了在西苑的习惯,建造了一座精舍,修醮炼道。

这样的地方,平时里除了特诏的道士,只有吕芳和陆炳能够进去,因此他再度行礼,不愿入内:“臣谨奏,精舍乃陛下仙修之地,外臣不敢擅入!”

嘉靖低声吩咐了一句,吕芳撩开了纱幔一线,轻声道:“万岁爷说了,这里平日里只有陆都督能入,是因为他顾全大局,一心为江山社稷,胡部堂亦是如此……他能进,你也能进,快些遵旨入内吧!”

这番话听上去慈爱体恤,却又蕴藏着玄机,胡宗宪无丝毫喜悦,站起身来,慢慢走了进去。

嘉靖盘腿坐在蒲团上,依旧是清修模样,只是更老了些,也更瘦了些,那目光落了过来,竟带着几分阴冷:“戚继光又胜了,你的眼光不错,他是大将之才!”

胡宗宪立刻道:“戚继光能得胜,上托天子洪福,下赖将士用命,与臣若有关联,唯有一言,尽忠报国,是臣等的本分而已!”

“好一句本分!”

嘉靖紧盯着他:“公忠体国,实心用事,是你的长处!不结党营私,更是你比严嵩父子强的地方!内阁有你,朕很放心……此来何事?”

胡宗宪知道,从入精舍开始,这位陛下就在堵自己的嘴,如果知情识趣,应该大事化了,将灾情轻描澹写地带过,但他并不愿意那么做,沉声道:“禀陛下,关中大震,空前绝后,恐波及数省,臣请赈灾!”

嘉靖顿时沉默下去,鼻腔中隐隐哼了声,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

好一会儿后,这位九五之尊才开口道:“依你之意,当如何?”

胡宗宪没有迟疑:“赈灾为先,兵戈延后!”

嘉靖眼中彻底流露出一股压抑不住的厌恶,开口评价:“忠直敢言,也是你比严嵩强的地方……”

当年处斩夏言,严嵩的步步挑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忠直的夏言,处处违逆于他,说些不中听的劝谏之言。

年轻时的嘉靖,除了关乎到自己的亲爹是谁,这种原则性的问题,其他政务方面,还是能听得进忠言逆耳的,因此才有了早年的治世,一扫正德年间的疲敝。

可惜当了二十多年皇帝后,随着人到中年,他越来越刚愎自用,听不得半分违逆,此时胡宗宪明知故犯,让嘉靖甚至生出了杀意。

但这位是杀不得的,至少现在还不能杀,否则反击蒙古,一扫昔日羞耻的大局就将毁于一旦!

嘉靖忍了忍,突然眉头一耸,冷冷地道:“天师于武当山,祈真武圣佑,护我大明国泰民安,为何还有如此灾事?”

胡宗宪心头一沉,万万没想到这位天子会说出此等言语。

即便是千年之前,神道兴盛之际,都有山洪地震,天降灾祸,显然此等事情是神仙也阻止不了的,如果仅靠天师就能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那还要六部百官作甚?

这位一心顾着自己的颜面,不思赈灾救民,居然还想要推卸责任,甚至迁怒远离的天师?

但偏偏对方是天子,胡宗宪只能缓缓道:“臣不知……”

嘉靖认为震慑有效,心情愉悦了些,澹澹地道:“别老跪着,起来吧!”

“臣谢恩!”

胡宗宪磕了个头,两手撑地站了起来,身子却晃了晃,险些栽倒。

同样是在外面站了三个时辰,当年他并没有烦累,但此时只觉得疲惫,再加上年近半百,又不是冲锋陷阵的武人,气血不畅,自然站不稳。

嘉靖澹澹地道:“在殿外候了这么久,从午间到现在没进过食,这是饿了……”

说着,对着吕芳吩咐:“扶他坐下,赐丹一枚!”

吕芳应道:“是。”

但随着他伸出手去,胡宗宪已经直起了腰,头虽然垂着,语气却极为坚定:“臣拜谢陛下圣恩,然不敢在精舍得御座!”

嘉靖目光闪了闪,笑道:“指挥千军万马的人,那就站着,撑得住!”

吕芳赶忙收手。

跟嘉靖跟了几十年,在这些细节上,他最是佩服主子,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同的办法驾驭,对于胡宗宪这种性格的臣子,这样的一句嘉奖,足以打消之前的不满,灌注进安慰与忠诚。

一切如其所料,胡宗宪再度站住,顺从地接过丹药,谢恩后服下,直到退出精舍,都再未提及关中大震。

嘉靖冷冷地扬了扬嘴角,亲自批阅了几本奏章,传于内阁。

关中地震的严重性,他心知肚明,但且不说关中并非大明的赋税重地,没有江浙那般重要,就是重要,爆发的时机也很不对。

对于扫灭俺答汗部落,嘉靖已经等待了两年多,绝不容许再拖延下去!

因此为了大局考虑,只能苦一苦百姓,关中赈灾由内阁酌情考虑,相信吕本知道,该如何取舍。

以前遥控内阁司礼监,有一番心得,如今直接把持朝政,又有一番乐趣,嘉靖将一切摆弄妥当,眉头舒展开来,准备打坐。

但就在这时,他的耳朵突然动了动,听到一种奇怪的摩擦,脸色微变:“吕芳,那是什么声?”

吕芳赶忙凑上前:“主子?”

“朕怎么听到了……锁链?”

嘉靖侧耳倾听片刻,什么都听不到了,摇了摇头,摒弃杂念,开始打坐。

渐渐的,他晋入“物我两忘”的境地,轻轻打起了鼾。

吕芳默默地陪在身边,提着精神,一刻都不敢懈怠。

但任由这老奴再是忠心,也想不到,梦中的嘉靖飘了起来,脖子上缠绕着黑沉的锁链,跌跌撞撞地朝着下方行去,越走越远,渐渐消失不见……